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沿革馆 > 艰难岁月[1941—1949]
办学综述

1941-1947年期间学校迁徙路线图


  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那是一段追寻的时光。

  1941年,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为了大力开展国民教育、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国民政府决定在湖北省八个行署分设一所高中,其时,荆沙为第四行署,因此,拟建学校被命名为“湖北省立第四高级中学”,简称“四高”,这是整个荆沙地区唯一一所国立高中。当时,荆沙城区已经沦陷,学校临时安排在尚未沦陷的松滋县街河市苦竹寺办学。1942年,日寇进犯江南,学校又迁至宜昌、恩施一带继续办学。

  抗战胜利后,1946年初学校迁回荆州城,更名为“湖北省立江陵高级中学”。

  1947年底,回迁至沙市童家花园办学的原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再迁武汉,我校旋即接址办学,更名为“湖北省立沙市中学”。在国师迁往武汉前,为改善学校办公条件,曾修建了一栋办公楼。时任院长的汪奠基先生亲笔题名“习坎楼”,并刻石奠基。这可以看作是学校“习坎精神”的发端。

  1941-1949年,在国破家亡、烽火连天、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国难之际,学校一批教育人仍以一片赤子之心,历经坎坷,在颠沛流离中辗转办学,矢志不移,始终追寻着“教育救国”的梦想。动荡的局势没有阻止沙中人办学的脚步,纷乱的局势激发了沙中人报国的热忱,艰难的岁月铸就了沙中人不屈的意志,由此演化而来的“习坎精神”更是为学校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童家花园校区布局复原图



现存于习坎文化长廊东侧的习坎楼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