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名人堂 > 1941—1966年 > 正文
叶声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1952届校友
  


  叶声华,著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我国测试计量技术及以及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声华院士1934年出生于湖北省沙市。1956年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毕业,1962年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研究生毕业。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现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导、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一直工作在激光及光电测量技术科研第一线,发展了一系列非接触、在线测量新原理新方法,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11项。其中“准直线技术及应用”项目,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视觉检测技术及应用”项目,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几何量计量仪器现场标定新技术”项目,2002年获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先进制造中空间几何尺寸测量的现场校准方法何装备”项目,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著有《激光在精密计量中的应用》、《激光测量技术》等著作,发表了168篇重要学术论文。在学科建设方面,特别注意注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工程人才,已培养8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我校1952届校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技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经过近一年的遴选,最近我国工程院又新增了58名院士。这其中,就有一位是荆州沙市人,他就是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沙市中学第52届校友叶声华教授。他是继樊明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王明庥(原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官春云(前湖南农大校长)当选为两院院士后,我校的第四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校友。消息传来,全校师生,欢欣鼓舞。我们向叶教授发了贺信,并希望他提供一些资料,以便我们宣传报道。叶教授很快就回了信,他写道:“谢谢!首先请代我向全体老师、特别是已退休的老先生们拜年!祝他们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吉祥如意!”另外,他说,对于宣传报道,他个人比较低调。为此,我们先后走访了叶教授的妹妹叶声南女士,第52届校友、叶声华教授的同学沙市中学原党委书记李光旭先生和教委退休干部罗奇英女士。

穷且益坚 不堕青云之志


  1934年,叶声华出生于沙市一个落魄的书香门第,家里有兄弟姐妹4人,虽家境贫寒,但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念书,4个孩子学习都很用功,叶声华是最勤奋的一个。每天夜幕降临时,叶声华都要点起一盏煤油灯,在灯下学习,直到夜深人静,别人都歇息了,他家的煤油灯还亮着,照映着他那小小的身影,正伏案苦读。家里的书很多,叶声华一有空就扎在书堆里。附近有一座庙,庙里经常有些活动、庙会,许多小朋友都会去看热闹,他却从不凑热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给他的零用钱也从来不乱花,不像其他的孩子去买吃的,而是都拿去买书。买不起本子写字,就用废纸和手纸做成本子,写完了翻过来再写。遇到难题,他从不轻易问别人,而是自己开动脑筋想,有时想得太专心了,眼珠子一动都不动,弟弟妹妹看见那副模样都觉得好笑。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别人都早早躲进了被窝里,叶声华用个破棉袄盖在腿上继续学习,结果手、脚、耳朵全部冻裂了。

  日本鬼子入侵时,母亲带着叶声华和哥哥逃到奉节,遭遇日军轰炸,繁华的街道被炸成一片废墟,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躲在墙角下,谁知墙倒了,他们被压在墙底下,所幸的是,后来他们都被救了出来,但哥哥却因没能及时治疗不幸身亡。失去爱子,母亲悲痛欲绝,每次想起来就恸哭不止,懂事的叶声华就走过来,安慰母亲说:"妈,你不要哭了,我长大了一定要争这口气,气死日本鬼子!"叶声华不仅学习用功,在家里也很听话,十分孝顺。一次,爷爷摸着他的脑袋说:"这孩子不简单,将来要坐屁股冒烟的小汽车!"此话果被言中,叶声华后来不仅坐上了小轿车,而且他研制的"依维柯白车身三维激光视觉检测系统"为国内汽车业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每套系统可节省原用于引进设备所需的人民币1500万元!

  叶声华从沙市中学(原沙市三中)毕业后就考入了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在校期间,他一直担任班干部,品学兼优;上大学时,他也因成绩优异,获得很难得到的国家甲等奖学金。1962年考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锲而不舍 勇攀科学高峰


  1989年10月下旬的一天,天津总医院眼科病房,一位年届半百戴眼罩的男同志正焦急地恳求医生:“大夫,我可以出院吗?工作实在离不开呀。”

  大夫看着他,不无担心:“您的眼睛视网膜脱落,刚动完手术,还是歇段时间吧,否则有失明的危险。”那位中年人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

  貌似普通的这位病人却实在不普通,那时他已有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导师、精益测试国家重点试验室筹建负责人等十几个头衔,他就是在科研上素有"不要命"之称的叶声华教授。

  带着这种为科学献身的拼命精神,叶声华教授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勇攀科学高峰。他一直工作在激光及光电测量技术科研第一线,是天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叶声华多次荣获国家和市科技奖励。他在国内外首次解决了无缝钢管直线度在线测量等难题,出版有《激光在精密计量中应用》等著作2部,发表论文168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95篇,他引165次,为我国计量科学的应用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过去汽车车身的测量一般采用3座标测量机进行,其速度、劳动强度大,且无法实现在线检测。90年代时,少数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开始将激光视觉检测技术运用于汽车车身的检测与控制,有效地提高了汽车质量。能不能研制一种更先进的检测系统呢?叶声华把目光锁定在这检测系统上。于是,设计室、实验室、微机室、汽车房到处可见叶声华忙碌的身影,他废寝忘食,进行复杂的数据计算,繁杂的图像处理、精密的检查测量,常常是思考到深夜带着思索的问题度过一个不眠之夜。他的头脑无时不刻地被这个问题占据,灵光一闪,好像找到了一点解决问题的灵感,就立刻把它记录下来,反复实验。他就是这样舍身忘我的专心钻研,终于研制出了"白车身三维激光视觉检测系统",该系统由多个高性能的视觉传感器组成,所有的传感器又通过高精度的全局核准技术,统一到系统的测量座标系下,由计算机实现现场整体测控。但整个系统操作简便,图像直观,以往需多人工作6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人7分钟即可测完。其制造价格也比国外同类产品报价低约1500万元。该系统标定方便,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已在IVECO、夏利和一汽大众的汽车生产线应用,成百倍地提高了功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项目获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叶声华没有满足,他把目光放在了最高处,在面向国民经济建议主战场和国家高科技项目攻关选题上,他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凭实力争取到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项重大项目。他带领课题组苦战攻关,完成的几十项科研课题中有16项分别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他负责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制造质量控制溯源理论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理论成果,其中现场校准方法和装置获2002年天津技术发明一等奖。他在国内外首次解决了无缝钢管直线度在线测量难题,测量速度极快,精度高。在准直技术研究方面,叶教授攻克光束漂移等难关,大幅度提高了准直精度,成功用于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的摇摆台,及造船、航天航空等,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1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作为获重大国家科技奖励的获奖代表,叶声华代表天津市科学家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科技获奖代表座谈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等同志的接见。

  他曾先后获得天津市特等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等称号。他头上的光环闪着夺目的异彩,那是他应得的辉煌!

呕心沥血 培育桃李芬芳


  我们听他的学生讲述他的故事,惊闻作为多产高校科技大老板的他竟然把自己跑来的课题都给了年轻人,让他的弟子们过起了当老板的瘾,自己则退居其后,全力为青年人服务。这倒使我们认识了叶声华教授的另一侧面---除科研之外的一种沉甸甸的师爱。“我们迟早是要退休的,早点让年轻人挑大梁,尽快创造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是我们做导师的责任。”这是叶声华教授的心曲。

  如果用“呕心沥血”4个字来描绘叶声华教授在培养年轻人上的付出,一点儿也不为过。

  作为精密测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叶声华教授近年来花了上百万元购买先进的科研仪器和设备,为每个青年教师配置最先进的计算机,使得青年教师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其次,他极力推荐年轻人挑大梁。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让年轻人上!”现在叶声华课题组有6人,其中1名50多岁,2名40多岁,3名30多岁,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叶声华让他们每个人都担任了国家级和天津市重要项目的负责人,自己则退居其后。

  叶老师不仅让年轻人担纲重要课题,而且推荐他们尽快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他先后推荐了6名青年教师担任了8个不同的全国性学术团体的理事或委员,并为他们提供经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鼓励他们到国内外科技竞争的大舞台上大显身手。

  自从1986年任博士生导师后,在教学上,叶老师以培养高质量博士生而闻名。通过多年摸索,叶声华已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它的研究方向不断更新、拓宽,始终位于学科前沿,深受学生喜爱。到目前为止,叶声华教授已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生30人,硕士生40人,他培养的博士生人数在天津大学数十位博导中名列前茅,他的弟子中,有的已成为特聘教授,有的成为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有的获得国家重要基金或国际上著名的洪堡基金资助,多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95年,在全国研究生院评比中,叶教授的研究生得分均为优秀。他的教改研究成果——“培养高质量博士,关键抓创造性”先后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叶声华教授不仅是好导师,还是好“家长”。他在课题组中创造了团结和谐的氛围,他平易近人,学生们说他一点导师的架子也没有。每逢节假日,他召集全组教师,学生聚会、联欢,让大家感到课题组就像家一样。他爱兵如子,为了一位博士后的工作安排,不辞辛苦地跑了3趟北京;为了另一位博士的住房问题,他亲自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商解决。他所在的精仪学院老师都说:“年轻人都乐意往叶老师的课题组跑。”他的甘为人梯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着年轻学子。

老当益壮 再续事业辉煌


  年届古稀的叶声华教授告诉记者,在最后一轮遴选时,院士们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报的所有成果都是你自己做的吗?第二个问题是,你做的这些工作有多大的经济效益?第三个问题相对专业,是鞍钢一位老总问的,关于我们搞的一项测量如何消除误差。”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态度很老实,是我做的就是我做的,丝毫没含糊。第二个问题我引用一位总工程师的话作答,他说叶老师,精密测试是为提高产品质量服务,经济效益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我们为什么对你的东西感兴趣,是因为测试帮助我们提高质量。质量提高了,产品就会增值。后来好多院士都说,这个回答不错,不是随随便便说创造了多少亿元效益,那种拍脑袋的说法往往靠不住。”

  答完3个问题,院士们对叶声华说,讲得很好,祝你成功,叶声华心里就比较有把握了。走出会场,鞍钢那位老总跟出来了,要他的名片,说他讲的东西对鞍钢很有用,希望以后合作。

  如今叶老更是老当益壮,带领一批学界精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们预祝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再续事业辉煌!